close

 

電影《黃昏三鏢客》中有句話:「如果人工作是為了謀生,為什麼要讓工作把自己搞死?」,這句話絕對說進許多人的心裡,每天為了生活而忙碌,有時候靜下心來思考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,若是硬要為「工作」下一個定義,你又說得出答案嗎?加上因為科技的進步,工作的輪廓越來越模糊,特點也越來越不明顯,因為世界上不斷出現新的工作型態,像是遠距工作、平台經濟、群眾外包等,使得工作與工作以外的界線逐漸消失,更不用說其它組織層面、社會層面的改變。法國當代經濟學家米凱蒙戈就工作這個論點發行新書《你的工作該耍廢,還是值得拚?》,其中裡面整理出現代人最常出現的「工作十災」,快來看看你中了幾項?

 

勞累

工作的強度無庸置疑,有時候甚至造成過勞。這種現象跟國際競爭、科技發展、股東與經營管理者施壓都有關係。

 

無聊

年輕世代對於知識、身體、情感的強烈需求,跟以服務業為主的科層制經濟型態提供的職位格格不入。

 

孤單

新工作型態更傾向於個人化,在某些公司,由於工作者之間彼此競爭,使得社交氛圍欠佳,抵消掉同屬於一間公司的參與感。

 

受侷限

年輕世代追求的自主性,往往和資深管理階層的行事作風合不來,由於才華與個人特質無從展現而感到痛苦。

 

永遠做不好

過度要求、時間太趕、時機不當的干擾或因為種種限制,像是開不完的會、必須順從的規定和浮濫的資訊, 導致沒必要的工作負荷,經常讓人覺得無法把工作做好。

 

 

荒謬

在富裕國家,工作者需要有意義的工作,卻面臨經濟缺乏意義的窘境;因為需求早已獲得滿足,於是經濟以人為的力量創造欲望,希望對社會有用處的渴望,跟企業追求成長與獲利的目標背道而馳。

 

高壓

技術變化與公司組織調整的步調越來越快,讓人產生難以勝任工作的感覺,而這種職位的不安穩,都令人無法從容面對工作。

 

侵犯生活

無孔不入的科技,長時間的通勤以及性別角色的改變,使得工作更難與生活和諧整合。

 

充滿挫折

收入沒有隨著工作量與壓力增加而提高。相較於大多數工作者的產能提升,薪水卻幾乎沒什麼長進。除了第一點的勞累,還要加上扭曲的薪資結構只造福最高薪族群, 以及為了因應人口高齡化,退休保險金越繳越多。

 

沒有未來

在公司內部看不到前景是相當近期才出現的狀況。雇主與員工之間的合約關係,從1990 年代開始產生本質上的改變。長期的聘雇合約被短期的派遣合約所取代。在21 世紀,雇員擔心起職涯不再得到公司的保障與安排。勞資之間的協議由此徹底改變。

 

 

若是我們跟不上這些結構性的改變,以上這些工作亂象就會侵蝕我們的幸福。由於世代交替,人們對於工作出現新的期許。這些新期許將正面衝撞轉變得不夠快的老式作風,以及現實經濟的高牆。

 

出處:VOGUE   編輯:Kin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ING SlashYoung 的頭像
    KING SlashYoung

    King SlashMen

    KING SlashYo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