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 Edwin 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雖然很喜歡英文,出國後才發現台灣制式教育下教出的英文只是表面的好,只要與人交談就變成結結巴巴的中式英文。在矽谷求學與工作後,才真正了解英文學習的訣竅與方法,在此與大家分享。 最近看到商業週刊創辦人何飛鵬的一篇文章「澳洲農場打工,可能誤你一生!別抱著開眼界、賺點錢的心態離開台灣」,此文章一出,可是被鄉民罵翻了。 大多數的意見就是認為在台灣的低薪環境,不但賺不到錢,工作也是很累,還不如出國見識一下,還可以存到第一桶金。聽起來沒錯,但這裡面有幾個盲點: 第一,出國見識一下,見識什麼?澳洲打工基本上都是技術含量低的體力活,是澳洲當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,所以才請外勞,這就跟台灣請東南亞外勞一樣,工作上真的沒有什麼好見識的,同樣的時間與努力,是否可以花在見識更多的地方?否則從一個金字塔的底層換到另一個金字塔底層並沒有什麼意義。 第二,存到第一桶金是多少錢?澳洲打工有時間上的限制,在極其自律、控制物慾的情況下(多數人根本做不到,只有 5% 的人存到錢),最多就是存了百萬台幣,然後呢?回台後還不是要面臨同樣低薪的問題?你所面臨的問題,真的是這些一時的錢可以解決的嗎? 第三,想創業?其實創業最大的問題不是資金(要有集資的概念),最大的問題是能力。每一個創業成功的故事背後有超過 10 個失敗的故事沒人知道,統計顯示台灣年輕人為了突破低薪環境特別喜歡創業,但是創業後 1 年內倒閉者高達 9 成,5 年內創業失敗者更是高達 99%,因此是否有評估確定自己已經擁有創業所需的能力? 所以要如何面對台灣低薪的大環境才是最佳的辦法?答案是增加專業能力,這是根本解決此問題的方法。因為一個工作的薪水是由「可替代性」來決定,如果你所做的工作越容易被別人取代,薪水自然不高,無論你多麼努力都是一樣。但如果你專業能力越強,有辦法做別人做不來的工作,你就會越有價值,能夠找到高薪的工作。 其實台灣不是沒有高薪的工作,是有沒有能力勝任以及數量多寡的問題。另外,由於台灣市場規模小,只做國內市場的公司薪水高不起來,所以一定要想辦法進入有做國外生意的公司,一般來說這樣的公司也要求更高的專業能力。 如何打破台灣低薪環境的限制? 澳洲打工是其中一個方法,但只有短期的效果,而且經驗無法累積,無法做到「質的變化」。其實出國去闖闖是很好的事情,只是除了澳洲打工,還有別的路嗎?就舉本人的例子,我在大學畢業後在南部家鄉找工作,居然只找到月薪 18k 的電腦維修工作,覺得無法接受,只好上台北看看有沒有比較好的工作機會,後來也只能找到 25k 的工作。 有次在茶水間和同事聊到公司認股的事情,有個經理說連二十萬存款都沒有也太扯了。我心想,每個月賺兩萬五,扣掉房租以及生活開銷,可以存三千就不錯了,那麼二十萬要存五年才有可能,也未免太悲慘了,而且這才叫扯吧!於是我決定出國挑戰自己,不再受台灣大環境的限制。透過補習班加上自己的努力唸英文,只花了短短半年時間就考過托福以及 GRE,申請到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研究所。 研究所一年半畢業後,在美國找到年薪七萬多美金的工作,一下就把學雜費還清,做了幾年後,想想家人都在台灣,決定回國。回台灣後發現,其實台灣也有很好的工作,當時只是能力不夠而已,很快就找到年薪超過一百五十萬的工作,而且不是外商公司,幾年後年薪就超過兩百。 因此我覺得當初的選擇非常正確,與其五年努力存錢以及追求小確幸,不如花五年好好提升自己能力,讓整個人生做了「質的改變」。 因此,重點是要走出舒適圈,千萬不要晚上想著一堆計畫,早上起來還是做同樣的事情,然後抱怨為何生活一成不變。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: 「Insanity is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」(發瘋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,然後期望會有不同的結果) 愛因斯坦早就發現大多數人會這樣而把它點出來了,若你能比一般人越早體悟這個道理,就能越早脫穎而出。 就像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曾說過:「想知道一個人會有什麼成就,可以看他在晚上七點到十點的時間在做什麼。」 出處:TutorABC 部落格 編輯:Edison祥
留言列表